中汽信息科技(天津)有限公司
专注于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
9月14日,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(泰达)国际论坛期间,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汽车产业分中心(以下简称“分中心”)正式发布《中国汽车产业出海知识产权纠纷研究报告》(以下简称“报告”)。该报告由分中心具体运营单位中汽信息科技(天津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汽信科”)主导撰写。
发布现场,中汽中心首席专家、中汽信科党委委员、总工程师王军雷围绕报告内容,系统梳理了在全球汽车产业深刻变革的形势下,中国汽车企业“走出去”所面临的知识产权困境,并从我国汽车企业出口态势、重点企业海外专利布局、汽车产业全球专利诉讼情况等角度出发,深刻剖析了中国汽车企业面对海外诉讼经验不足的现状。
报告指出,近二十年来,全球汽车市场整体呈现波动增长态势,中国汽车产业全球地位不断提升,但国内汽车企业的海外专利布局量仍显不足。基于中汽信科自主开发的“全球汽车专利大数据平台”和“汽车海外专利诉讼与预警平台”的统计数据,报告显示,2015—2025上半年,我国整车企业海外专利占比处于较低水平,最高值未超过9.0%,与国内专利公开量差距明显。从全球汽车行业专利诉讼量来看,2005年以来,全球汽车产业诉讼判决数量经历了波动增长,特别是在2014年和2023—2024年间达到高峰。其中,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诉讼活跃度较高,但多作为被告应诉,国内被诉方以整车企业为主,占比64.0%,国外整车企业占比37.6%。智能网联成为近年专利诉讼热点领域,近5年案件数量快速上升,其主要源于汽车产业向数字化、智能化转型中,5G、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融入催生了大量标准必要专利,而传统汽车企业在通信领域专利经验不足,导致诉讼激增。除此之外,车身及附件、电子电器、底盘部件也是专利诉讼集中领域。
针对汽车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短板,报告从企业管理、行业引领、政策统筹三个层面提出应对策略。
企业管理层面,需筑牢知识产权风险防控根基,将知识产权融入企业战略顶层设计,健全知识产权组织架构与制度体系,强化风险防控与价值转化能力,实现知识产权与企业经营发展同频共振。
行业引领层面,需构建协同联动的知识产权服务与支撑网络,建立行业知识产权信息共享平台,完善标准必要专利(SEP)体系;聚焦智能网联与新能源等核心领域精准引导,高度重视商标与品牌保护以及人工智能生成内容(AIGC)带来的版权归属等新兴风险;通过深化产业研究与趋势分析、开展针对性培训、提供海外专利布局咨询与诉讼应对支持等专业服务,为汽车企业出海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撑。
政策统筹层面,需加快建设中国汽车产业出海全链条保障体系,完善知识产权法律与规则供给,构建国家级风险预警与应急体系;深化多双边合作机制,推动知识产权制度“软联通”;同时强化服务支撑能力,培育专业化服务机构、拓展海外服务网络,培养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,为中国汽车产业知识产权出海筑牢政策保障根基。
未来,中汽信科将持续深耕汽车产业知识产权领域,围绕汽车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布局、纠纷应对、价值转化等核心需求,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,为中国汽车产业指明侵权风险防控、海外专利布局、专利许可谈判的方向,助力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凭智慧与实力破浪前行。